注册

同是老牌厂商 中兴与华为如今的境遇为何如此之大?

来源:腾讯数码       

2017年下半年的旗舰机型们掀起了一阵智能手机市场里的全面屏风潮,尽管有点噱头的成分,全面屏也尚缺乏准确的定义,但因为这个“技术名词”是如此具象又直白,应该没有厂商会拒绝为自家产品贴上全面屏的标签,除了刚刚发布新旗舰Axon M的中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大屏手机的需求和机身体积限制的矛盾,中兴这次剑走偏锋,给出了折叠双屏的答卷。

不过在消费者想明白双屏究竟有什么用之前,还在用骁龙821处理器的Axon M大概率就会因为老旧的配置而被人淡忘,而反观出身相似的华为,旗舰定位的P系列和Mate系列早已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分发渠道单一 品牌弱势

在智能手机市场从功能机逐渐转向智能机的时代,同为“中华酷联”成员的中兴和华为都十分倚赖运营商渠道,很多消费者都是在三大运营商的合约购机优惠宣传单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兴和华为的智能手机。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网络的逐渐普及,也是在最大程度上吸引用户,运营商合约机逐渐走向中低端,对“走量”有利,但大大影响了手机厂商对自身品牌的强化。

退一步说,如果不是2014年Mate 7对于高端市场的成功渗透,在众多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打压下,可能华为旗舰今天的日子也并不会太好过。

产品力弱 旗舰机型断更

在国产厂商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在2000元左右的价位实现异军突起之后,上探高端市场理所应当就成为下一个目标。但是与中低端市场有所不同,高端市场消费人群其实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产品本身硬指标和硬表现的参考权重更大,因此对厂商的技术实力和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在华为重点开发自主的麒麟处理器,小米探索工艺和设计创新,蓝绿两场积极拓展线下渠道的同时,因为备受运营商制约,中兴在旗舰机上的创新乏善可陈。

要说亮点可能就是Axon(天机)这个颇具中国古典气息的名字起的还不错。在2016年中旬Axon 7至今的十几个月,主流国产厂商靠着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爆款机型凿穿了市场,逐渐突破差异化瓶颈后悉数爆发,但中兴却没有拿出一款像样旗舰机,不免有点黔驴技穷的尴尬。

产品结构混乱 旗舰产品受牵连

虽然比的是华为和中兴的旗舰机型,但高端市场的颓势其实只是表象,中兴低端市场也早已没了昨日的风光,下层基础不扎实,上层建筑自然风雨飘摇。即使是产品线已经有所精简,但NBA(Nubia+Blade+Axon)三条没有强关联性的产品线未免失焦,参照小米模式的Nubia基本只是时不时出来出来打个酱油,例行发布新机后快速沉默,而主打国民普及的Blade更是少有听闻,不仅无法帮助夯实群众基础推销售价高昂的Axon系列,而且还分散了精力,导致Axon系列很难出现走心机型。

再回到刚刚发布的Axon M上,不可否认双屏确实是吸睛之笔,但若想要消费者真正掏钱买单,似乎双屏还不是充要条件,而如果这次Axon M再跑偏,旗舰高端市场留给中兴的空间真的就很有限了。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全球半导体观察官网(www.dramx.com)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全球半导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