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挑战与机遇,半导体与终端产业未来趋势展望

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原作者:奉颖娴    

2022年,受疫情、高通货膨胀、消费电子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半导体产业迈入下行周期,“寒气”逼人。与此同时,汽车、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应用需求强劲。挑战与机遇下,半导体产业链如何应对?产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在11月2日召开的EEVIA第十届年度中国硬科技媒体论坛暨2022产业链研创趋势展望研讨会上,多位业界大咖针对半导体以及终端产业做出了发展预测。

英飞凌汽车级WiFi/BT及安全产品应用市场管理经理杨大稳:
赋能未来汽车低碳化和数字化发展

近年新能源车与电动车蓬勃发展,在2022年,国有品牌汽车占据近一半的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驱动力是来自于新能源车和电动车。由于能源危机,特别是汽油价格的增长,和碳排放的要求,电动车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在电动车领域,英飞凌提供最核心的相关产品布局,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汽车核心驱动,另一类是汽车本身的数字化。在汽车核心驱动这一块,英飞凌提供的是碳化硅产品。英飞凌会在整个碳化硅领域,从上游材料,到自身的产能,以及未来技术的投资,会做长远的规划,来确保整个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供给,特别是在国内快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能够提供丰富的碳化硅材料。

关于汽车数字化,现在很多厂商包括电动车厂商,都把汽车当成一个第三空间,也就是把汽车会做成一个休闲、娱乐,或者中间休息的区域,所以它会从嗅觉、感知、听觉等等,给你带来丰富的体验,这也是未来汽车在座舱相关的趋势。智能座舱有几大部分:第一它有非常好的人机界面,通过语言、手势、触控等等互动;第二是安全的互联;第三是非常高级的音箱系统;第四是ADAS,比如我们提前预知汽车有没有障碍物,进行主动刹车等等安全的维度;最终,汽车需要不断升级相应软件,从这几大方面,英飞凌都会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趋势下的汽车平台设计中,特别是新能源车里,英飞凌从核心部件碳化硅协助支持汽车的低碳化、零排放;同时,英飞凌会在数字化提供智能座舱相关的产品,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兆易创新电源产品部市场总监冯忠河:
发力电源管理,兆易创新打造系统级产品组合

2021年模拟芯片产业整个体量达到728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了30%,仅次于存储和OSD的器件,增长非常巨大。2022年还会持续增长,预计达到790亿美元。在如此大的市场中,模拟器件细分品类众多,我们目前的主要发力点在电源类芯片布局上。

数据显示,电源类芯片2021年的体量接近250亿美元,是模拟芯片的三分之一,该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PMIC和DC-DC芯片规模最大。但随着便携式产品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池管理芯片的需求也增长迅速,预计五年内将达到和DC-DC同一体量的水平。

如此巨大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通信、储能、工业和汽车四大领域。

兆易创新整体的产品布局这些领域,目前该公司电源产品线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高性能电源,主要以通用的DC-DC和LDO为主,应用在网通、工业、安防等领域。二是电机驱动,现在的各类产品,从家电到工业智能机器人,再到汽车,都会用到驱动产品。配合MCU,可以搭载一个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三是专用的电源芯片,主要是应用于TWS耳机和可穿戴设备。四是电池管理产品线,目前主要以通用的充电芯片为主。

冯忠河强调,兆易创新的理念是秉持着使命必达、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产品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将节能环保的概念融入产品设计的环节当中,致力于发展高性能、低功耗的绿色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共绘绿色“芯”新主张。

Imagination产品市场高级经理黄音:
SoC IP技术赋能未来硬核科技创新

近年,半导体器件需求不断增加,不过在技术发展、疫情、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半导体器件需求不断变化,有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以及标准的不断迭代,这些都是复杂的变化。但有一点比较好的方向是,高性能的SoC IP的需求是增长的,这也带动了技术市场的提振。

IP的出现像一个蝴蝶一样,从卵从虫,到幼虫到蝶变的过程,这背后是应用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服务器的市场增长,物联网AIoT市场的应用和普及,还有5G、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长和推广,这些应用市场背后的需求,在推动技术往不断发展。然后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厂商,SoC厂家,开始考虑借助外力,比如专业的IP公司,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提供非常好的技术服务,从而降低其总拥有成本并节省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是倒金字塔的产业链,2021年全球GDP大概在96万亿美元,电子信息的规模在1.4万亿,而半导体的销售大概近6000亿,IP产值2021年是50多亿,这说明什么?相当于数十亿美元的IP产业,在支撑着数千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有数据显示,每年芯片的研发投入大概600亿,但IP研发投入只有36亿,占6%的份额,这是非常小的。总而言之,IP是整个半导体上游产业链里面的核心,每一元芯片能撑起200多元的社会经济,而每一元的IP,能支持20000元的社会经济价值,所以IP公司的存在是必要的。

作为IP核公司,Imagination认为产业创新焦点包括性能与功耗,未来市场趋势则包括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功耗,带宽以及安全性。Imagination致力于做高性能的SoC IP核的公司,追求最佳的PPA, 高性能,低功耗,产品不仅适用于移动端,也同样适用于桌面服务器等高性能领域,公司跟随市场,追求可扩展性、灵活性,同时也有非常高的效率。在创新上,Imagination GPU的IP核已经超过30多年的历史,例如光线追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Imagination在技术上的领先是被市场驱动的,也是引领市场的,我们的GPU、AI、CPU以及其它的IP核,都是在行业前沿追逐最先进的技术,来引领整个行业。

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应用经理何源:
迎接新一代可穿戴技术大趋势

从2017年开始,可穿戴耳机增长量非常大;在很多因素影响下,2021年增速开始变缓;2022年可能全球市场出货量会往下调。目前来看,可穿戴耳机和十几年前的手机市场很像,品牌市场占领主力,这也是一个信号,这个市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稳定成熟的。

AR/VR设备市场方兴未艾,其中AR设备重在行业应用,不在娱乐,比如目前有些工业上的培训,或者是工业维护,远程的指导,在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R设备去做很多操作。 VR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游戏、娱乐、社交。AR/VR设备很吃算力,所以其整个制程、工艺,都向着顶级节点发起进攻。现在市面上在售的AR/VR设备芯片制程都在5纳米甚至以下,这是算力和电池决定的,一定要做到非常高的制程,以提升续航。

智能手表行业是少有的在消费类市场里面还能保持稳步上升的。从2020年到2021、2022年,总出货量呈两位数增长,品牌占比也有所增长,和三五年前正在变成熟过程中的耳机市场很像。就全球份额来看,欧洲、美国在下降,印度在上升,中国在上升且市场份额最大,所以国人对手表,包括对健康的领域关注程度很高。

展望未来产业发展,何源认为,从可穿戴产品来看,人类自身对于健康的追求是不变的,健康一定是大趋势。除了运动追踪,现在的手表可以测心率、血氧饱和率,甚至初级的情绪、压力、健康状态,以及测体脂率等等。包括人类五大健康指标:心率、血氧、血压、呼吸、体温,这些未来都会一一被可穿戴产品攻克。

未来厂商想要做差异化发展,数据和算法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DI一直专注于混合信号处理等技术,在数据转换、模拟/数字信号处理上有深厚的积淀,使得ADI芯片和方案,可以从系统层面解决可穿戴设备研发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土客户,ADI成立了中国产品事业部,全链条本土化设计、开发、支持,具备技术、服务和供应多重优势,能提供24小时响应,包括在行业资源、经验上,ADI也可以提供指导,助力厂家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而且具备了量产成本。

加贺富仪艾电子产品管理部总监杜复旦:
IoT应用市场和全链无线模块发展趋势

物联网作为一场非常重要的重塑革命,近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不管是从5G、云计算、人工智能这样的数字技术主导的万物互联的过程,它重塑了我们整个生活、生产、公共领域的各种发展方式。业界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预计将达到309亿,到时中国的物联网连接数相比2020年会翻倍,达到80亿,这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这一背景下,各家纷纷来入局物联网,加贺富仪艾电子算一个后来者,2021年正式收购了太阳诱电的有关蓝牙和无线局域网模块的商业权、开发和制造技术以及知识产权,才来投身到无线模块领域。加贺富仪艾电子能够提供非常小尺寸的无线模块产品,同时包含高级功能,以及有广泛的产品阵容、强大的支持服务,以及新标准的支持能力。

现有的物联网产业链,它整个价值分布,从芯片传感器厂商,到终端模块厂商,通讯服务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一直到行业应用的提供商,其实整个的价值链分布不是很均匀的。就单纯的模块业务而言,标准化比较高,价格也比较透明,溢价空间不是很大,但是云平台和整体方案解决是可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的,加贺富仪艾电子也在朝这个方向做一些整合。

无线新技术非常多,但是总体看上去,它的进展又没有那么快,因为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比如Wifi 6E市场,目前从整个市场情况来看,Wifi 6E还没有完整地进入到每个领域,Wifi 6E 2021年已经过了认证,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Wifi Halow也同样如此,现在市面上也很少看到大公司针对wifi halow做专门的开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大家的视野。

在物联网市场上,接下来可以展望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可持续的能源和物联网的融合,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提新能源,物联网在新能源上的结合,有可能是接下来的一个方向。第二个就是公共事业领域大规模采用物联网,这其实已经在进行了,但是这方面最终还是取决于政府的一些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