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Q1全球NAND Flash品牌商营收衰退0.4%
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减少,但由于制程转换导致NAND Flash市场供不应求,使得各大品牌厂商在第一季度的营收仅微幅衰退0.4%。
从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NAND Flash品牌厂商营收排名”来看,三星电子以42.2亿美元的营收依然稳居市场龙头,但此前排名第二的东芝(19.7亿美元)此次则被西数/闪迪阵营以21.3亿美元超越,退至第三位。
在闪迪的助力下,较上一季度而言,三大厂商中仅西数的营收有约0.3%的小幅增长,三星和东芝营收则分别衰退5.8%和6.5%。
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各品类市场需求的带动,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尔依然延续了上个季度的营收增长态势,第一季度营收再次大幅增长,其中SK海力士营收季增长更是高达13.5%。
从2017年整体市场而言,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的行动式存储价格均上涨的情况下,DRAMeXchange预估,今年NAND Flash厂商的营收还将逐季增加。
美光拟20亿美元扩充广岛DRAM厂
尽管美光已经是全球第三大DRAM厂商,但与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为追赶上三星和SK海力士的步伐,美光正在加紧产能扩充和技术研发。
最新消息是,美光计划未来的2-3年内在广岛的晶圆厂投资20亿美元,用于量产应用在智能手机、数据中心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新一代DRAM存储芯片。
目前,美光已经在该厂增设了无尘室用于13纳米制程技术的研发,并且购买了多台价格数十亿日元的高端芯片制造设备。至于量产时间,美光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不过可以预计的是,未来DRAM芯片量产后,美光还将增加更多的生产线。
与美光目前采用的16纳米制程相比,在13纳米制程下,单一晶圆上所拥有的芯片数量将会更多,可以为美光提升逾20%的生产力。
资料显示,美光这座位于日本广岛的DRAM工厂原属尔必达所有,2013年随尔必达一起被美光收购。
高通并购恩智浦案或生变
2017年4月,高通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案通过美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查。就在业界以为该收购案正在顺利进行时,不料却在近日被曝出有生变的可能。
6月1日,有媒体报道称,恩智浦股权中仅有14%同意高通的收购,另有部分股东则认为市场严重低估了恩智浦的价值,要求与高通重新进行谈判,并且提高此前达成的每股110美元邀约收购价。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高通作出回应称,会将邀约交易延迟至6月28日。
至于恩智浦为何选择此时提高收购价格,或许可以从其最新财报窥探一二。
财报显示,恩智浦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9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6%。即使是在今年2月初剥离标准产品业务以后,第一季度的营收也达到了22.1亿美元。
加上恩智浦在今年第一季度拿下了全球MCU和车用IC市场的双冠军,更加显示了其在车用半导体芯片市场的重要地位。而对高通而言,要想转型进入汽车电子领域,拿下恩智浦无疑是最便捷高效的途径。
由此可见,恩智浦此时提出这一要求也是考虑到了高通的收购决心,但只要没有最后定案,该收购交易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出现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