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周热点回顾】集邦看好2017年存储器市场;华力二期12英寸晶圆生产线启动

来源:       

集邦看好2017年存储器市场

11月10日,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科技在中国台湾举办集邦拓墣2017年科技产业大预测研讨会,并表示依然看好2017年全球DRAM和NAND Flash市况。

就DRAM市场而言,2016年,在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DRAM厂将产能从标准型内存持续转向行动式内存和服务器用内存的推动下,连续衰退了三个季度的标准型内存价格在第四季终于迎来飙涨,涨幅逾30%,同时连带其它DRAM产品价格也呈上涨趋势。

此外,由于制程微缩进入后20纳米瓶颈,各大DRAM厂商减少资本支出,且策略均以获利为主,加上各厂放慢对更先进制程的转进脚步,在新产能扩张与新制程均有所收紧的前提下,明年DRAM市场供给短缺情况将持续。TrendForce预计,2017年DRAM产业将进入全面获利时代。

至于NAND Flash部分,TrendForce集邦科技旗下存储研究品牌DRAMeXchange(全球半导体观察)研究协理杨文得认为,2017年3D NAND Flash进度将是Flash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强劲,以及NAND Flash厂商积极将2D NAND转向3D NAND,使得今年下半年NAND市场供不应求。进入2017年后,2D NAND产能将持续快速下滑,3D NAND在技术研发和良率方面也将面临挑战。此种情况下,TrendForce预估,2017年NAND Flash市场仍将延续2016年供不应求的市场趋势。

华力二期12英寸晶圆生产线启动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经过前期大量的投资布局后,在今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产能启动密集期。

11月9日,总投资达387亿元的华力二期12英寸高工艺等级晶圆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继中芯国际10月份以来连续启动上海(12英寸)、天津(8英寸)和深圳(12英寸)晶圆生产线之后中国布局的有一条先进晶圆生产线。

据悉,该项目是国内第一条全自动芯片生产线,初期设计工艺为28纳米,而后逐渐向20、14纳米转进,主要从事逻辑芯片生产,重点服务国内设计企业先进芯片的制造需求,并满足部分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重点芯片制造。预计该项目完成后产能规模为4万片/月。届时,华力12英寸晶圆生产线生产产能将达到7.5万片/月。

根据计划,项目将在2016年底正式动工,2018年年底完成工艺串线、试生产,2020年实现14纳米FinFET产品生产能力,而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能力也将因此覆盖0.5微米到14纳米各工艺技术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华力12英寸晶圆生产项目是2010年启动的国家“909”工程项目,此次是“909工程”二次升级改造,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国家“910工程”的子项目之中,也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

高通上海半导体测试厂开业

11月8日,美国高通半导体制造与测试公司高通通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Qualcom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Shanghai) Co. Ltd.)在上海正式开业,这是高通全球首家半导体芯片测试实体公司。

据悉,高通新公司将与半导体封装和测试服务提供商安靠(Amkor)合作开展半导体制造测试业务,目前专注于芯片和系统测试环节,包括高通骁龙系列和手机射频芯片等在内的产品都将在上海新公司测试完成后再运往全球各地的客户手中,未来还将拓展至晶圆级测试领域。

事实上,高通此举无论是对高通自身还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高通此次在上海设立半导体测试中心,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其在华的业务范围,推动制造、封测等各环节在中国的市场化战略。而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而言,高通新公司的成立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南亚科314亿新台币取得美光逾5%股权

随着美光收购华亚科转换股份的基准日确定在12月6日后,备受业界关注的南亚科投资美光一案也终于敲定。

11月9日,南亚科召开董事会,确定以每股价格17.29美元(约合人民币117.8元)、314.57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7.4亿元)的交易总金额投资美光私募普通股。股权交割完成后,南亚科将获得美光5.02%的股权,成为美光第三大股东。

作为美光收购华亚科三大条件的终极关卡,该私募案的确定也意味着美光华亚科收购案有望在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届时,为持续深化双方合作,美光也将协助南亚科全力推进20 纳米制程转换进度。

据悉,该交易对南亚科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投资美光普通私募股,不仅可以加深南亚科与美光的策略伙伴关系,同时还可以取得美光1x/1y纳米DRAM制程技术及产品授权的选择权,有效提升其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