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2018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湖北大学专场获悉,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王浩教授领衔的团队,与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受让3D存储器选通管技术,年产值预计达60亿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继续在3D存储器选通管和高密度阻变存储器及其集成技术的研究上开展合作,全力研发下一代3D存储芯片,为早日实现存储器芯片技术的国产化贡献力量。
选通管技术是3D存储器制造的必备原件,国内多家研发机构正致力研发该技术。王浩教授团队近年来专攻选通管技术,目前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王浩教授介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的发展,未来对存储器的需求会持续增加。我国存储器的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耗量的50%以上,市场约415亿美元,但85%的存储器芯片依赖进口。王浩团队的研究就是存储器芯片国产化的一个子项目,选通管是3D X-Point存储器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生产下一代3D存储器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早在2017年8月,湖北大学就与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燎原计划”校企签约合作,随后双方在联合培养、师资合作、项目合作及产学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王浩教授团队参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等项目的研发。
3D存储器投入量产后的市场价值约有1000亿元,选通管技术将占其中的60亿元。王浩介绍,目前湖大正致力选通管技术的研发,希望通过与长江存储的合作,联合多方攻关,共同打造存储芯片的“中国制造”。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全球半导体观察官网(www.dramx.com)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全球半导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