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
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不到1个月,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CHIPX)再次迎来重磅时刻:6月5日,首片6寸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在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下线,同时实现了超低损耗、超高带宽的高性能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光电子核心器件领域完成从“技术跟跑”到“产业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研究院将依托中试平台,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推进规模化量产进程,构建“技术研发-工艺验证-规模量产”全链条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可控的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力。
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于2022年12月启动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建设,2024年9月,集光子芯片研发、设计、加工和应用于一体的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如今,首片晶圆成功下线,中试平台实现量产通线,彰显了项目建设的高效与成果。
作为一种高性能光电材料,薄膜铌酸锂具备超快电光效应、高带宽、低功耗等优势,在5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薄膜铌酸锂材料脆性大,大尺寸薄膜铌酸锂晶圆的制备一直被行业视为挑战,尤其在量产化工艺中面临纳米级加工精度控制、薄膜沉积均匀性保证、刻蚀速率一致性调控等三大难题。
CHIPX工艺团队基于自主建设的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引进了110余台国际顶级CMOS工艺设备,覆盖了薄膜铌酸锂晶圆从光刻、薄膜沉积、刻蚀、湿法、切割、量测到封装的全闭环工艺。通过创新性开发芯片设计、工艺方案与设备系统的协同适配技术,成功打通了从光刻图形化、精密刻蚀、薄膜沉积到封装测试的全制程工艺,实现晶圆级光子芯片集成工艺突破。